HOME > 專欄著作

設計作品
專欄
建築或革命

 徐岩奇建築師 / 建改社總幹事 2007/04/08

面對日益興起的工業化,柯比意很謹慎地提醒將「營造」與「建築」混為一談的危險,他認為:「建築是藝術的表現,情感的表達,超乎營造之上。營造是讓建築物能矗立,建築則是能感動人」。對柯比意而言,建築毫無疑問地是「純粹心靈的創造」。……… 

「建築乃是一種藝術的創作,一種情感的表現,超越營造的問題而提升到更高的層次。營造所講的是穩固,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。建築的情感發諸於作品之中能創造一個世界,使我們能體驗、認知並愛慕宇宙法則。當這種關係存於作品之中時,將能吸引我們。建築就是許多的關連性,就是純粹的精神創造」………我們的確面臨了「建築或革命」的兩難問題。……柯比意 

慚愧地最近才拜讀了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本建築論述之一,「邁向建築」柯比意1923年所着,施植明老師譯。驚訝發現柯比意當時即小心點出建築師的危機,若因建築的本質未能被充分理解,且將營造與建築混為一談,建築精神性的創造將受到傷害,這是危險的。台灣專業分工觀念模糊,建築師角色尷尬,有意無意被與營造業技師劃上等號,九二一地震之後情勢更為險峻。 

建築從土木分家,是社會演進必然的過程,剛開始大眾不明白建築是什麼,是理所當然的。從台灣建築主管機關做營建署,進行設計採購叫採購法,稱呼建築師叫「廠商」可證,政府不了解建築師專業特質,將營造與建築的分工目的混為一談,甚至認定請建築師提供穩固的保證就好了。既然要穩固,為何技師們不能設計建築物?老百姓甚至無法理解,有營造廠就好了,甚至為什麼需要建築師? 

看來將近百年前,現代主義濫觴的歐陸,也出現了類似的困惑,柯比意透過論述宣告,建築的使命不同於營造:「建築在面對創造令人精神愉悅的職責,營造工程也在努力找到自己的方法,使經由計算及創造新要使一切要變為可能。」看來當時也有人將營造與建築混為一談了,造成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而危及建築創造性的貢獻,同時危及營造可以不斷進步的空間。 

台灣的建築到底怎麼了?對投入實務工作的建築師們,面對不健全的執業環境,很多人一直有說不出的苦楚,其中最困擾的就是去面對了營造工地責任區分問題;這些都是課本上沒有教的,多為實務的問題,特別是年輕剛開業的建築師,很容易深陷泥沼;以致於不斷呼籲監造權責應明確區分。以營造觀點看建築師的工作、以土木觀點看建築設計,都會影響建築的健康發展。 

「建築面對著修改法規的問題;……一旦與過去相對照,將可發現建築陳舊的法規,具有四百年的歷史,羅列著過多的條文與規範,不再令我們感興趣了,已和我們毫無瓜葛;價值觀已經更新了;建築構想已經過了一場革命。」柯比意顯然非常關注立法的問題,為避免不當的法規限制了建築健康的發展。 

建築來到一個不斷演化進步的世代,革命的構想需要彈性的法規,才足以因應人們對創意的渴望;台灣剛性的法規設計,卻使創意受到相當大的限制,建築師常問:「為什麼國外可以,國內不可以?」。 

柯比意提及「營造所講的是穩固,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,有著各司其職、專業分工的精神;然而台灣九二一地震後,國內輿論不僅要求建築師對設計負責,且要對穩固負責,出現責任無限大的恐慌,於是開始認真看建築師法第十八條,規範建築師監造工作:監督營造廠按圖施工,而不是指導施工;建築師自身觀念有時也是模糊的。然而,採購法與子法等怪獸的出現,透過私法勞務契約過程,更擴大了監造權責的解釋,去「保證」營造的品質;參與公共工程被業界比喻為跳火坑,踩地雷不為過。 

此外,舊觀念所衍生的錯誤制度一直困擾著實務界,對建築創意工作產生傷害。如防弊為主的競圖制度、監造權責不分、不公平合約等,如同要求建築師過五關斬六將來做好工作;眾多的法規彼此並不協調、不接軌,造成實務工作牽絆。建築師可以專心做設計的時間愈來愈少,反而被不必要的行政工作、公文、糾紛牽絆!另外,最低標比價觀念,也影響國內營造業進步的機會,並產生惡性循環。 

柯比意所講的「危險」,正在發生!建築師出現徬徨,是否選擇保守,以求營造廠保證穩固,或選擇冒險、跳入火坑?「建築乃是一種藝術的創作,一種情感的表現……」的叮嚀,從此拋諸腦後?建築師對無法好好做設計,出現焦躁與不安;「建築或革命」於是成為建築師心中的吶喊!不當的制度設計與國際接軌困難,前一陣子台灣辦的國際競圖屢屢走不下去可證,且讓專業界陷入空轉。 

建築師理應為都市、建築政策的領航員。實務過程牽涉複雜的分工,矯枉過正或過猶不及,對建築都是傷害,借重有實務經驗的建築師才可以精準判斷與拿捏。過去建築政策一直假手他人,是建築師角色不被信任,或建築師自己選擇缺席? 

沒有置死地而可以後生?改革議題豈不也存在學校教育、建築師公會、考試制度、建築師本身!檢討別人,更應先檢討自己。建築師何不多參與公會、公共事務;建築師喜歡辯論的性格,何不學習柯比意論述建築應該是什麼,不應該是什麼,發揮建築師革新與未來精神,全面點燃現代主義運動,在好像沒有根,卻匆匆掠過後現代的台灣!

qrcode
TAIWAN 台灣辦公室
TEL: 886-6-2510265 FAX: 886-6-2510271
zoom@zoomatelier.com
70450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19巷31號
CHINA 四川办公室
TEL: 86-28-85996650
victor@zoomatelier.com
成都市天府三街69号新希望国际B座1618